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园区概况
园区简介

常州国家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2002年4月,在高新区基础上设立了常州市新北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目前下辖7镇3街道,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综合保税区,面积508.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9.46万人。 常州高新区北依长江,南枕沪宁铁路,东与江阴市、西与丹阳市和扬中市接壤,与上海、南京、杭州等距相望,境内有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水、陆、空立体对外交通网。建区28年来,初步形成了光伏智慧能源、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医药及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两特三新一现代产业。以占全市11.6%的土地、14.7%的人口,创造了全市20.9%的经济总量、21.4%的财政收入、29%的到账外资和36.6%的进出口总额,集聚了全市1/3的外资企业和1/3的高新技术企业,位列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第24位,较去年提升4位,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3位,较去年提升1位。近年来,高新区相继获得全国国家高新区建设20周年先进集体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绿色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江苏省先进开发区华东地区最具竞争力开发区等荣誉称号。2019年,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经济实力稳中有进。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3.7亿元,同比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26.4亿元,同比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全区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1.5万,年开票销售超亿元工业企业381家、超10亿元企业37家、超百亿元企业3家,纳税超1000万元工业企业175家。 二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年累计引进优质项目121个,其中总投资100亿元或10亿美元产业项目2个,总投资超5亿美元产业项目2个,总投资30亿元产业项目1个,总投资超1亿元或1000万美元产业项目70个;两特三新产业项目43个,总部经济项目4个。2019年两特三新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3.1%,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成功举办世界能源互联网论坛,创意产业园区位居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综合评价全省前列,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园入选省级示范园区,中简科技获批省军民融合创新平台。 三是改革创新显著增强。集成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初步形成三小三大三化的区域治理新模式。放管服改革迈上新台阶,全流程企业开办、工业项目施工许可证办理平均用时,分别比去年缩减42.9%和27.9%。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9家、总数达525家;新认定潜在独角兽企业2家、瞪羚企业34家,数量位列全市榜首;入选省双创团队1个(全市唯一),省双创人才双创博士新增数量均列全市第一;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3件、继续在全市领跑。新增股份制企业30家,中简科技成为全区第11家IPO上市企业,天合光能成为全市唯一科创板申报企业,金梓环境等4家企业挂牌新三板,新三板挂牌数和累计数均位居全市第一;成功创建省级创投集聚发展示范区。 四是对外开放全面推进。2019年全区新批和增资外资项目116个,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6.6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7.6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853.8亿元。进一步优化外贸结构,出口同比增长8.4%,出口总额位列全市第一。上海活动周、瑞士创新日等活动成功举办,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一期正式启用。常州综合保税区获批开展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常州港港口总体规划获得省政府批复,综合港务区海铁联运班列开通运行。 五是城乡面貌持续改善。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完成,新机场路快速化改造基本完成,49公里区、镇、村三级道路改造提升。新龙国际商务区加速崛起,三江口公园等一批网红公园建成开放,薛家镇获评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全面推进长江大保护,1+6沿江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指导体系全面形成,化工园区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有效开展,全年关停落后化工生产企业16家,升级改造30家。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布局和路径研究不断深化,西夏墅龙王庙村入选联合国低碳示范案例,大薛家、韩村、夏家村成为特色田园乡村省级试点。 六是民生事业更高水平。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1万元,增幅8.4%。城镇新增就业5.39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72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31人。扎实推进19个学校项目建设,奔牛实验幼儿园成为省级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市级教育督导评估获得一等奖。基层医疗机构儿童预防门诊规范化建设、家庭医生基层首诊签约双双实现全覆盖,孟河中医院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评。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14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序推进,市、区联动成立大运河文化产业基金。国家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有序推进。 下一阶段,我区将紧紧围绕全省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新篇章的发展要求,市委弘扬常州精神、坚持三个狠抓、建设五大明星城的战略部署,结合区委全会、区两会明确的重点工作和四场关键战役,实干拼搏、争先进位,奋力走在高质量发展更前列。 推动产业创新水平有新跃升。紧紧围绕全市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建设,积极打造国家级光伏智慧能源、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创新集群,巩固两大特色产业的引领性地位、地标性品牌。加快联影、扬子江、恒邦、合全等项目产能释放,形成长三角地区生命健康产业新增长极。依托华为云工业互联网,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积极争创全省智能制造示范区。 推动生态建设水平有新跃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长江大保护为统领,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全力攻坚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入江排污口整治、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确保水十条国、省考断面稳定达标。深入开展化工园区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着力破解化工围江问题,有序做好关停企业的拆除复绿转型工作。全年新建污水管网60公里以上,完善以S122、新孟河、大运河等为骨架的四横三纵生态廊道,提升全区生态系统质量。 推动公共服务水平有新跃升。紧紧围绕种好人民满意幸福树,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力打造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深入推进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精准扩面,扎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持续增加学位供给,重点推进龙城中学等10个项目实施。加快奔牛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区级公共卫生康复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 推动社会治理水平有新跃升。紧紧围绕全市高质量管理明星城市建设,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深入推进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把网格化作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明确网格定位,完善制度体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深化群众精神文明建设。 推动平安法治水平有新跃升。围绕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在深挖根治上见成效,在长效常治上下功夫,夺取我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胜利。完善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加快推进全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推动抓机遇增优势有新突破。在重大项目攻坚上有新突破,力争全年引进优质项目120个左右;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有新突破,放大区位交通优势,全方位加强与上港集团合作,加快常州综合港务区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有新突破,积极探索盘活建设用地资源、反哺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均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新北路径;在深化集成改革上有新突破,聚焦重点深化改革,进一步放大三小三大三化品牌影响力。

提交成功

您已成功提交,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尽快联系您

我知道了(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