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地处胶州湾北部,规划总面积63.44平方千米,是青岛市红岛经济区的核心区域。高新区于199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成为国家级高新区。2007年11月,青岛市委、市政府调整成立新的高新区工委、管委,赋予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统筹推进胶州湾北部主园区开发建设,并协调指导青岛高科园、青岛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青岛科技街、市南软件园,形成一区五园发展格局。高新区原为青岛高新区市北新产业园,规划面积9.95平方千米。2007年5月16日,获原国家环保总局批复并同意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环函[2007]166号)。自创建以来,高新区工委、管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建设协调发展,突出规划先行的创新理念,坚持生产、生态、生活三生共融发展,实践了从规划—设计—建设—信息化管理的生态工业园建设、管理新模式,奠定了园区良性循环发展的基础。 2009年,园区正式更名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范围由9.95平方千米扩大至63.44平方千米,并将经济发展模式升级为1+3的产业体系,按照青岛市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的要求,完善园区产业建设和环境管理机制,实施国际化、高端化、低碳化三大战略,突出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加快壮大蓝色生物与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科技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进行优化,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和节能减排等工作日趋完善,通过数字化园区建设了完善的生态工业综合信息平台,逐步实现了园区经济由重到轻的转变,形成产业规模化集群,昔日的废弃盐田、虾池等蝶变为科技、人文、生态新城。2014年1月23日,原国家环保部、科技部、商务部三部委组织专家对青岛高新区63.44平方公里范围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进行验收,并一致同意通过,于2014年9月30日批准命名(环发[2014]145号)。 命名以来,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生态化建设,促进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园区产业结构由1+3模式逐步升级为1+5模式(1:以突出发展科技服务业为支撑,系统搭建政产学研金介贸媒优化整合的创新创业平台,形成创新驱动的内生动力和产业组织的体系支撑;5:加快壮大软件与信息技术、高端智能制造、蓝色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研发、节能技术与新材料等5个战略新兴产业,板块化、平台化推进产业集聚),并进一步优化提升产业方向,实施六大产业发展工程,累计引进重点产业项目1400多个,总投资3000余亿元。累计获批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1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进入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