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项目基础分析
济南市构建“双核多园”产业格局,促进耦合效应。围绕济南高新区和济南国际医学中心的“双核”,突出龙头企业和机构核心的引领带动作用。济南高新区重点聚焦生物药、高性能医疗器械、医美抗衰等方向,加快创新和产业化步伐,打造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医药智造基地。济南国际医学中心重点建设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健康旅游、康复医养为一体,布局合理、专业互补、资源共享的国际化综合医疗健康产业集聚区,全力打造全国医学领域首屈一指的产学研高地。做大特色医药园区,构建特色“多园”格局。历下区加快推进明湖国际细胞医学产业园建设,重点引进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新型药物等前沿技术、药物方向的科学家团队或企业入驻,完成技术和药物的后期研发及临床。历城区以临港开发区和国际中医药产业城为依托,围绕齐鲁安替、山东安信、宏济堂、百味堂等企业发展高端原料药、制剂、现代中药等。章丘区依托科兴生物、博科诊断、华润双鹤利民等企业发展生物类似药、诊断试剂、化学药等。济阳区以中国特医食品城和济北生命科学城为依托,聚焦特医食品、医疗器械、中药等。莱芜区以莱芜医药产业园为核心,重点发展检测试剂、医疗器械等。平阴县以阿胶、玫瑰产业集群为核心,重点发展医疗康养优势资源,培育高端品牌领军企业。商河县以高端化学原料药基地为依托,突出原料药、中药发展。
近年来,济南市生物医药产业致力于构建“双核多园”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级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科技成果,建成涵盖高端产品研发、智能制造、服务外包以及商贸流通等全产业链条多层次、多功能协同联动的产业生态圈,全力将济南市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创新和智能制造新高地。接下来,我们重点比较历下区、天桥区、历城区、章丘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个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从企业资质分布看,历下区、天桥区、历城区、章丘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有5、4、7、7、34家,专精特新企业分别有4、5、2、4、31家,瞪羚企业分别有3、2、1、5、2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有0、0、0、1、1家,独角兽企业分别有0、0、1、0、0家。
从区域产业分布看,从2016年至2023年,历下区、天桥区、历城区、章丘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企业分别为44、134、64、50、174家,其中,生产类企业分别为44、134、61、50、165家。
从企业规模看,历下区、天桥区、历城区、章丘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企业,注册资金在5000万以上的分别有1、3、12、3、24家,1000-5000万的分别有4、17、10、14、57家,500-1000万的分别有10、21、10、7、37家,200-500万的分别有14、49、14、18、36家,100-200万的分别有5、8、2、3、5家,100万以内的分别有10、36、16、5、15家。
从上市企业的营收情况看,从2016年至2023年,历城区、章丘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生物医药上市企业累计营收分别为4.06亿、25.05亿、106.05亿。对2016年-2023年数据求和,在全国所有区县中,历下区排1721名,天桥区排747名,历城区排260名,章丘区排186名,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排108名。
从企业参保人数分析看,历下区、天桥区、历城区、章丘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参保人数在5000人以上的分别有0、0、0、0、1家,1000-4999人的分别有0、0、3、2、2家,500-999人的分别有0、0、0、3、2家,100-499人的分别有0、0、4、1、16家,20-99人的分别有6、12、15、8、51家。20人以下的分别有38、122、42、36、102家。
从药品申请临床看,从2016年至2023年,历下区、天桥区、历城区、章丘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药品申请临床数量总数分别为0个、0个、3个、4个、101个。对2016年-2023年数据求和,在全国所有区县中,历下区排1766名,天桥区排2718名,历城区排213名,章丘区排186名,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排10名。
从药品批准临床看,从2016年至2023年,历下区、天桥区、历城区、章丘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药品批准临床总数分别为9个、0个、6个、6个、229个。对2016年-2023年数据求和,在全国所有区县中,历下区排163名,天桥区排2741名,历城区排211名,章丘区排216名,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排6名。
从投融资看,从2016年至2023年,历下区、历城区、章丘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累计投融资金额分别为2500.00万、7.14亿、1.24亿、29.66亿。对2016年-2023年数据求和,在全国所有区县中,历下区排336名,天桥区排712名,历城区排159名,章丘区排274名,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排68名。
从市场竞争力看,从2016年至2023年,历下区、天桥区、历城区、章丘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医院销售市场金额分别为6.87亿、1987.00元、53.56亿、99.62亿、918.16亿。对2016年-2023年数据求和,在全国所有区县中,历下区排545名,天桥区排1241名,历城区排191名,章丘区排117名,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排7名。
生命科学城发展中心成立于2016年,是济南高新区打造的寓产城于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发展专业园区,总规划面积53.8平方公里,沿经十东路两侧布局,是济南市生物医药产业“一城两翼多园”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快构建“五个一”载体建设,加大产业链垂直整合力度,开展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场景应用、融资支持、人力资本等精准服务,进行靶向招商,打造并完善生物医药大健康超级生态。2022年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300亿元,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其中,培育引进上市公司20余家,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17家,国内制药企业百强企业6家,国内医药研发十强4家,上市持有人(MAH)企业3家,从事医药研发企业200余家,涵盖化学药、生物药、现代中药等多个领域,现有销售过亿元的生物医药产品22个,新药申请数量以绝对优势位于全国高新区前列。通过引进与培育工作,逐步构建细胞基因、抗衰医美、抗肿瘤、中医中药、生物培育、保健养生、医药销售等八大产业集群,形成干细胞治疗、基因检测、单克隆抗体、特医食品、互联网医药等细分产业领域。目前,落地于高新区的生命科学城现有在建项目25个,总投资约300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11个,总投资约22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任务38亿元。此外,高新区也在积极打造济南市医药创新服务中心、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推动片区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产研院高科技创新园、齐鲁制药有限公司齐鲁制药生物药超大规模制备技术产业化项目等20个重点项目建设。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电工所项目占地455亩,总建筑面积约25.5万平方米,目前科研区已完工,试验区除北侧轨道梁外已完工;理化所项目一期占地333亩,总建筑面积约24.8万平方米,已完工;泰山生态环境研究所项目占地162亩,总建筑面积约21.6万平方米,已开工建设的九个单体建筑主体已封顶,正在进行装饰安装工程施工,计划2023年底前基本完工;空间应用中心项目占地282.72亩,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项目一期已于2022年12月开工,目前已完成基础施工,正在进行主体施工,计划2023年底前完成主体施工。力争2023年实现科创城一期项目多点绽放、全面开花,成为济南市“东强”战略及齐鲁科创大走廊建设的主战场。国家(山东)暨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和监管服务大平台项目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正进行装饰装修施工及室外工程施工,预计2023年7月竣工;食品药品大平台已完成土方工程等,正在进行桩基施工,预计2023年底完成主体结构施工。世界透明质酸谷项目占地2900亩,计划投资240亿元,秉持“产、研、展、医、商、养”融合理念规划设计,突出“科技先导+产业集群”“综合服务+共创社区”“产业新区+景观公园”三大特色,全面建成后可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500家,实现产业规模超500亿元。目前,产业示范区(30亩)大面工程全部完成,全力推进一期启动区(204亩)的征供地相关工作,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全面开工。为给项目做好入园以及后续各项服务,中心聚力打造创新平台。目前,包括山东省食药监大平台、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济南市医药创新服务中心等国家、省、市三位一体的专业服务平台建设已经初步完成。国家(山东)暨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和监管服务大平台规划用地面积200亩,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7亿元,将打造成为国家级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服务大平台,并积极争取在此设立国家药监局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查验分中心,加快药品及医疗器械审批速度,打通审评审批绿色通道,在创新监管服务上实现新跨越,成为聚集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其中,食品药品创新和监管服务平台主要建设生物制品(疫苗、血液制品等)和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化学药品研究与评价中心等九大板块。医疗器械创新和监管服务平台主要建设生物学评价中心、有源医疗器械质量评价中心等八大板块。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建成了全国首个完整意义上的互联网医院医保在线支付平台。打通了互联网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的全流程,构建了互联网医院医保在线支付结算的完整闭环。济南市医药创新服务中心于2022年11月批复成立,是山东省首家医药创新服务中心,通过精准对接生物医药企业发展需求,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和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指导帮助企业明晰技术审评要求,促进新产品更快地推向市场,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吸引企业选择济南,成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优化灵活高效营商环境的新高地。
02
产业发展初步建议
适应智慧医疗、医养融合、健康管理等快速发展的趋势,构建精准诊断技术、精准治疗、精准给药有机结合的精准医疗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数字+生物医药”新业态,探索构建从疾病诊疗、药品配送、结算支付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深化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新技术的应用,推进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现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规模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拓展应用。按照“紧盯前沿、龙头牵引、创新培育、打造生态、沿链谋划、集群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实现项目建设的新突破。积极对接了解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战略布局,基于产业合作基础及落户可能性等分批次、分层次重点跟进、各个突破。对已在高新区设立研发中心或销售公司的医药制造龙头企业,全力以赴推动其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设立生产基地,目标企业为修正药业、国药器械、恒瑞医药、扬子江药业等。对已建立对接渠道的项目,盯紧不放、密切沟通,精准了解项目需求和痛点,争取项目洽谈主动性。力争引进若干家家知名CDMO企业,搭建生物医药研发、制造平台,吸引小分子药物、大分子药物及基因与细胞药物相关企业在高新区形成聚集。依托华熙生物、福瑞达在透明质酸领域链主优势地位,以世界透明质酸谷项目为引爆点,围绕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开展国内外招商活动。国内重点对接资生堂、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国际知名化妆品企业,推动与区内企业开展技术、产品合作,提升区内企业品牌知名度;海外加大日韩招商引资,重点赴日韩对接日本乐敦制药、韩国蒽伊傲隐形眼镜(NEO Vision)等项目,通过合资合作实现日韩结构性外资突破、补足产业短板、提升本土产业优势。同时,通过高规格筹办透明质酸产业大会,为世界透明质酸谷项目宣传造势、营造良好的产业招商氛围,吸引上下游优质企业落户,助力华熙实现过百亿、福瑞达实现过50亿元目标。
作者 | 孙杨
责任编辑 | 药小谷
声明:本文为药智产业观察通过公开资料及药智数据企业版数据整理,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