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生物医药产值位居山东省第一位,有比较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淄博的化学制药和医疗器械两大产业集群为例,化学制药产业拥有新华制药、瑞阳制药、齐都药业、金城医药等骨干企业;医疗器械产业拥有新华医疗、蓝帆医疗、英科医疗、安得医疗、中保康等骨干企业。
随着产业创新要求的不断提高,淄博聚力实施“九大赋能”,将新医药作为“四强”产业之一,形成了集研发与生产为一体,知名药企集聚的集群化发展格局。
01
产业指标
从区域产业分布看,截至2023年9月底,淄博拥有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相关企业358家(企业统计指标范围主要为生产研发型企业,下同)。
从企业资质分布看,截至2023年9月底,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淄博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有64家,专精特新企业39家,瞪羚企业有1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
从研发能力看,截至2023年9月底,淄博市拥有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专利数量1360个,国产医疗器械上市数量433个(以注册证计),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数量121个(以受理号计)。
从药品申请临床看,2016年至2023年,淄博市的药品申请临床数量总数为24个(以品种计)。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淄博排38名。
从药品批准临床看,2016年至2023年,淄博市的药品批准临床总数为77个(以品种计)。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淄博排25名。
从药品临床试验看,2017年至2023年,淄博市的药品临床试验总数为122个(以品种计)。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淄博排30名。
从药品申请上市看,2018年至2023年,淄博市的药品申请上市总数为84个(以品种计)。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淄博排25名。
从药品批准上市看,2018年至2023年,淄博市的药品批准上市总数为65个(以品种计)。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淄博排21名。
从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情况看,淄博市的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总数为121个(以受理号计)。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淄博排17名。
从医疗器械上市情况看,淄博市的医疗器械上市总数为433个。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淄博排41名。
从产品类型分布看,截至2023年8月底,淄博市包含生产化药的企业有31家,中药企业有15家,生物制品企业有2家,原料药企业有18家,医疗器械企业有279家,药包材企业有37家,药用辅料企业有10家,保健品企业有18家。。
从投融资/并购情况看,淄博市的生物医药产业累计投融资金额为15.42亿元;并购金额为153.85亿,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5位。
从医院销售市场金额看,淄博市的医院销售市场金额为918.56亿,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淄博市排19名;集采中标金额为3.77亿。
02
产业布局
淄博高新区聚集了一批优势骨干企业,产业体系涵盖医药制药、医疗装备、制药装备、手术器械、生物材料、功能食品、医药包材与CRO服务等领域,集聚了包括新华制药、新华医疗、圣海保健品等多家新医药龙头企业,培育发展了贝朗医疗、世博金都、荣昌制药(淄博)、亚大制药、立博美华、丽德医药、赛维医药、索达医药等一批中小企业、生物医药创新型企业,打造出制药与医疗器械两大特色产业集群。高青县拥有化工产业园和黄河三角洲药谷两大产业功能载体,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构建起了从原料药到制剂的协同配套发展空间。其中,黄河三角洲药谷聚力发展化药制剂、原料药、生物医药、中成药、药用辅料、医疗器械及包装材料等产业集群,是淄博市生物医药产业“两谷一园”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沂源经开区产业集聚作用,形成了以化学药、医药包材为引领,医疗器械、生物制药等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其中,化学药形成以瑞阳制药为引领,鑫泉医药、和美华等企业为配套的产业格局,以及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到仿制药的全产业链条;医药包材领域,山东药玻作为我国药用包装行业首家上市企业,产业市场占有率和技术水平全国领先,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医药玻璃专业制造商、闻名世界的药用包装行业的龙头企业。依托博山区健康医药产业园,充分发挥制造领域传统基础优势和服务领域产业亮点,构建以新型化学制剂为重点的特色制剂产业集群、以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和康复器械为核心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和以医养健康、医药流通为特色的服务业发展集群,打造“齐鲁药谷”品牌,形成集医药制造、医药流通、医养健康等产业交叉互融的健康医药产业园区。临淄区依托齐都药业、蓝帆医疗两大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以高端制药、健康防护、高端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等,重点培育永聚科技等一批创新型医药企业,加快蓝帆医药高端医疗器械项目策划、落地。淄川区培育发展金城医药、金城生物、鲁维制药、山川医用器材、山川药业、华洋制药等一批医药企业,重点推进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维生素C生物医药产业链延伸。
作者 | 孙杨
责任编辑 | 药小谷
声明:本文为药智产业观察通过公开资料及药智数据企业版数据整理,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