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生物医药企业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社会中介组织之间交流和合作的纽带,为园区内生物医药企业的产品研发、试制、产业化提供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及全方位的公共创新服务,以促进相应生物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园区的经济增长。
一、建设内容和主要功能
作为生物医药企业寻求公共创新服务的窗口和门户,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如下:
第一,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便利且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可满足生物医药企业的一些共性需求,服务项目覆盖政策法律、投融资、创业辅导、技术创新、产品中试、技术检测和管理咨询等方面。具体功能有:(1)技术专业服务,促进相关科研机构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包括平台型企业提供服务,例如CRO、CDMO、CSO服务,政府机构提供服务,例如药品器械注册检验检测服务等。(2)市场传播服务,支持企业品牌和园区品牌的打造及传播,举办园区对外媒体会议等。(3)多方对接服务,促进地方政府、社会中介组织与生物医药企业的联系。譬如:向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反映园区内企业发展情况和面临的问题;配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落实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政策;为完善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生物医药产业支持政策提出建议。(4)专业培训服务,例如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组织专业培训机构和相关专家对生物医药企业的员工予以技术指导和培训。
第二,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提供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的不同发展阶段发挥不同作用。在产品构思阶段,该平台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促进生物医药企业形成良好的产品概念;在药物研制和成型阶段,该平台提供生物医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服务,以更好地满足各研发主体(特别是生物医药企业)的技术需求;产品成型后,平台可提供产品检测服务;在产品的批量生产及商业化过程中,平台可为生物医药企业解决特定问题,使产品成功推向市场。
第三,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整合性服务。该平台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社会中介组织跨界合作,并通过创新服务供给机制以提高服务品质。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优化与地方政府、各类创新相关资源和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建立可持续的密切合作关系;二是根据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跨界协作共享机制,将分散的创新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面向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集聚创新资源的“创新服务生态系统”。
二、建设主体和建设模式
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主体一般为政府、企业或高校科研院所。一方面,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通常时间长、运行成本高且投资大,并具有明显的公共性,需要地方政府如地方科技厅局、财政部门发挥其引导和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建设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需要结合平台实际和发展需求,充分调动科研院所、大中型生物医药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等主体的积极性,基于政产学研多方积极参与以推动平台建设。
虽然政府、企业、高校院所都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参与主体,但是不同的地区经济状况以及技术特点等原因造成平台的建设模式不尽相同。主要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建设完成,从资金来源、人才技术引进到后期的平台运行都依托政府力量完成。这种建设模式可以利用在公共财政和行政权力等方面的优势,迅速解决平台的运营场所问题,及时配备专业仪器设备等基础物质条件,可以协调平台内不同组织之间的关系,有效整合地区的创新资源,更为重要的是,政府作为平台的拥有者和实际经营者,也是平台所有技术成果的所有者,享有平台创新的所有成果,能够为缺乏技术能力的众多中小企业提供充足的共性技术服务。但与此同时也会有一些弊端,政府往往缺乏对于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的敏感性,可能会由于信息不对称而没有提供企业所需要的共性需求,导致资金人才浪费,使得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同虚设。而且政府运营平台时,平台运营的盈亏压力全部由公共财政承担,可能会出现平台运行效率低下等情况,不利于平台的长期良性发展。
二是选择企业或者高校科研院所作为实际的建设单位,政府不承担具体的平台建设工作,而是给予一定额度的拨款补贴。对于这种建设模式,政府将建设平台的专项资金补贴给实际的建设运营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依托他们的力量建立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通过年度考核等方式来监管平台的运营管理,保证长期良性发展。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保证平台提供的公共技术服务不会与其他中小企业的需求脱节,又强化了平台运营企业与平台服务企业的互动关系,减少了政府主导作用下导致的平台运营机制不灵活的缺陷。风险是容易出现企业的盈利性和平台的公益性之间发生矛盾。
三、创新模式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领域的发展日新月益,中国医药行业数字化正在向全球释放出巨大吸引力,数字化创新服务平台成为加速生物医药企业创新的重要平台。围绕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全流程,数字化创新服务平台进行创新要素整合,构建加速生物医药企业创新效能的解决方案。医药生产企业所关注的问题是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制造成本和产品维保,数字化技术提供了一个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路径。通过打通企业内部的数据价值链与有效利用企业外部数字化资源,企业将实现各方面的持续创新,包括产品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创新、管理方法创新和运营模式创新等。
对于医药数字化发展,数字化转型首要因素是要建立企业级数据中心,全面实现跨业务系统数据的整合,打通数据孤岛,通过数据资产管理、常态化检查机制,为数字化工厂生产运营管控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撑,进而实现全业务领域的在线管理。具体而言,医药数字化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1、利用云平台提供服务
云平台提供的服务类型更试合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办公场景假设在云平台上,医药企业不再需要规划自己的线下数据中心或网络中心,也不需要将过多的精力耗费在与自己主营业务无关的数字化团队管理上。他们只需要向云端发出指令,就可以实现全方位的办公需求。
在医药领域,云平台可以为医药企业从内部流程优化、外部拓展和医疗技术支持三个层面来提供服务。云平台降低了企业对于数字化产品的使用门槛,也降低了企业的试错成本。云平台的部署对企业的物理资源投入要求较低;订阅式的购买方式更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在搭建阶段的成本投入;并且使用者可以通过web端随时远程访问应用,不受工作地点限制。
2、AI+大数据转化数字化成果
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技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从经过结构化的大数据中挖掘出新的洞见,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方向。
实现了初步数字化的医药企业已经开始积累自己的运营数据。这些运营数据都成为了医药企业数字化资产的一部分,为医药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当数据积累量达到一定的阈值,医药企业将有能力从这些数据中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实现运营数据积累挖掘数据内涵-调整企业运营策略的内部闭环,使企业实现指数级的增长。
数据来源:药智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致电400-678-0778或(+86)199-2233-1070,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