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 > 地域研究 > 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盘点(上篇)

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盘点(上篇)-药智产业大脑

来源:药智网 发布时间:2022-08-26

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竞争的焦点赛道之一。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将生物医药产业位列四大重点发展领域之首。山东省结合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在全省布局建设功能齐全、重点各异、各有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全域布局、多点开花”的产业发展格局。


本文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介绍山东生物医药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及第三梯队区域。

第一梯队

一、济南

2021年,济南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527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目前,济南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已达2.7万余家,覆盖研发、生产、服务和商贸流通等产业链各个环节。

1、高新区

1)生命科学城

生命科学城是济南高新区“一区两城两谷”的重要组成部分,总规划面积53.8平方公里。其中北区(产业集聚区)是生命科学产业发展建设的核心区域,打造集基础研究与应用、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专业孵化器、加速器、OEM生产等综合配套服务的新载体;同时,建设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医学耗材、保健品化妆品、功能食品等细分产业园区,以及利用采空区建设的现代民族药物生态园区;南区(医疗服务区)是健康医疗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将建设健康养老、国际(质子)治癌中心、康复理疗、美容整形等服务,并发展与之关联配套的高端医院和医疗机构、健康产业绿色小镇、休闲健身、医疗诊断、咨询服务等健康服务产业。

undefined

1  生命科学城图片来源:济南高新区官网


2)济南药谷产业园

园区建设分三期进行。一期位于济南高新区中心区,现已形成1平方公里的产业发展规模,聚集了大中型生物医药研发、中试、销售企业20余家,年销售收入近50亿元,创造利税近8亿元;二期在济南出口加工区建设29万平方米的综合孵化区,其中包括国家新药创制平台的各单元技术平台、中试车间和综合孵化基地;三期将在济南高新区两河片区规划建设1万亩生物医药产业区。

园区内过亿元企业86家,过5亿元企业25家,过10亿元企业12家。拥有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宏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山东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汇集了从事医药研究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973”和“863”首席科学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40多人,新药研发和产业化人员10余万人;现有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国家山东床新药孵化基地,6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undefined

2  济南药谷图片来源:济南高新区官网


2、槐荫区

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位于城区西部,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2700万平方米,总投资2000亿元。是山东省政府主导、济南市政府具体实施的重大健康产业项目,旨在建立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健康旅游、康复医养为一体,布局合理、专业互补、资源共享的国际化综合医疗健康产业,将济南市打造成全国医学领域首屈一指的产学研高地。中心秉承“产城融合、以产为主”的开发理念,结合区位条件,设置医疗硅谷、生命科技创新产业区、生态康复颐养示范区,每个功能区均配置核心主导功能,推动生态、生产、生活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总体布局

undefined

3  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效果图图片来源: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官网


3、历下区

明湖国际细胞医学产业园以细胞治疗及关联产品CDMO服务为核心,服务于创新生物药品企业,聚焦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和再生医学等前沿技术,着力推进针对肿瘤、自身免疫性、神经退行性等疾病的细胞技术及药物的研发与应用。建成后将成为省内首个由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的细胞治疗CDMO服务、公共研发实验服务和共享临床中心一体化的创新支撑平台和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容纳50至70家企业入驻。未来,产业园将成为山东省首个细胞与基因治疗CDMO中试平台,全国首个共享实验室、CDMO共享车间、共享临床中心一体化的产业支撑平台。

undefined

4  明湖国际细胞医学产业园效果图

图片来源: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官网


4、历城区

生物医药是历城区谋划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瞄准医疗器械、高端仿制药及生物制药、中医药、特医食品等领域,坚持产研一体、集聚发展,加快构筑生物医药产业隆起带。从产业布局来看,历城区围绕“医药、医疗、医养”三条主线,谋划“一院三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布局,高标准建设济南生物医药科技园、国际医疗健康城以及临港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园区载体


5、章丘区

生物医药产业是章丘及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之一,产业基础良好,现有生物医药企业157家,其中医药类企业109家,医疗物资生产企业48家,2021年产值超过百亿元。尤其是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医药及防护用品特色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已形成以科兴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从事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创新型国际化生物制药产业链条;以华润双鹤利民药业(济南)有限公司等为龙头,从事西药制造、销售的产业链条;以山东博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从事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研发、生产与经营的产业链条;以圣泉集团和山东博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导,从事防疫检测、物资生产为主的产业链条;以大舜医药物流有限公司为主导的医药物流产业链条。产业链条涵盖化学药物、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生产以及医药流通等多个方面,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链条纵深交融、上下游完备的产业集群。


6、商河县

商河县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着力完善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体系,加快药物品种发展,着重打造生物医药聚集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特色品类,重点打造以凯美科技、恒瑞医药、红日药业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商河县拥有有济南唯一一家省级生物医药产业园——济南(商河)医药化工产业园,为商河生物医药产业发提供了发展平台和有力支撑。园区规划面积7.77平方公里,重点引进原料药、创新药及生物医药制剂等产业,先后签约入驻生物医药企业50余家,产业集群效应日益突显。


二、烟台

烟台以打造国际生命科学创新示范城市为目标,以东部牟平区、高新区建设的生命科学创新引领核心区为轴心,联动发展西部开发区、蓬莱区建设的生物医药高端药械集聚发展区,中部芝罘区、莱山区建设的生命健康融合发展示范区,南部莱阳市建设的高端原料药绿色承载区,带动其他区市若干相关产业园区协同发展,构建“1+3+X”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形成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品牌效应。

1、牟平区、高新区打造生命科学创新引领核心区

打造“国际生命科学城”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新区,联动牟平区的“烟台蓝色药谷”产业园、恒邦化工产业园,高新区的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绿叶制药产业园、山东生物制品(疫苗)产业化基地、金山湾康养产业功能区,莱山区的中医药与精准医疗产业园,相互协作、突破发展。借助滨州医学院等高校,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烟台分所等科研院所,绿叶制药、石药百克等重点企业集聚优势,发挥烟台高新区、烟台国际招商产业园、中韩(烟台)产业园政策优势,坚持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并重,重点围绕创新药物、康复辅具、医美产品、中医药等打造全产业链垂直生态体系,建设国际领先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研发聚集区、创新发展示范区。

核心区规划面积22.6平方公里。到2023年,创新药物上市数量达到10种以上,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医药制造对生物医药产业的贡献提高到60%以上。


2、开发区、蓬莱区建设高端药械集聚发展区

发挥开发区国际生物药谷配套完备优势,依托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A区、业达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孵化中心、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B区,蓬莱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化工产业园等共建高端药械产业集群。发挥自贸区、综保区、中韩产业园、中日产业园、国际招商产业园等政策叠加效应,聚焦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细胞与基因治疗、特色原料药、特医食品等领域,打造全球领先的ADC药物CDMO服务基地,国内前沿的高端医疗器械集聚发展区,特色原料药、高端制剂一体化示范区,特医食品产业化先行区。

核心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力争到2023年,创新药物和高端医疗器械制造等高端制造业比重达到80%,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


3、芝罘区、莱山区建设生命健康融合发展示范区

依托烟台毓璜顶医院,联动烟台山医院、烟台中医院及区市医疗资源打造区域医疗中心,聚焦干细胞与精准医疗、医疗健康大数据领域,打造精准医疗先行区、医疗健康大数据发展区;依托芝罘区卧龙工业园区,聚焦医药流通、高端涉氧器械领域,打造现代医药物流中心,打造国内一流的涉氧器械制造与服务基地。

集聚区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到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


4、莱阳市发展高端原料药绿色承载区

依托莱阳化工产业园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便捷的区位优势,加速国药集团医药产业园、多维制药产业园、中节能万润医药健康产业集群等龙头企业重点项目落地,聚焦高端原料药领域,重点突破发展高壁垒特色原料药,打造高端原料药生产基地。

核心区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到2023年,推出可用空间5000亩,生物医药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


5、培育福山招远等“X”个特色载体

培育福山区医药包装产业园、招远市生物医药产业园等“X”个特色载体,聚焦重点、突出特色、互联互补、错位发展,促进生物医药细分领域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发展,孵化一批高水平特色产业园区。


三、青岛

1、高新区

青岛高新区聚焦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康复医疗等细分产业领域,已累计引进国药集团华东基地等研发产业化项目150多个,已建、在建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研发中心)10个,生物医药类市场主体总数近500家。青岛高新区还获批国家火炬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位列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环境竞争力第8位。

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位于青岛高新区核心区园区聚焦高新区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为核心的“1+2+1”现代产业体系,以生物医药研发为主要方向,拥有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专业孵化中心,建设了符合GLP、GMP标准不同层高的载体,吸引了新药研发、检验检测、干细胞、生态农业以及政产学研领域的众多优秀企业入驻,诞生了两种国家1.1类新药。目前园区入驻80余家企业,培育省瞪羚企业1家、市专精特新企业7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


2、西海岸新区

海洋生物医药是青岛西海岸新区重点突破的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依托明月海藻、聚大洋、华大基因、正大制药等掌握关键技术的骨干企业,推动海洋生物医药向海洋生物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海洋创新药物及制剂、生物新材料方向发展

目前,西海岸新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已拥有33家规上工业企业。打造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研发系列科技支撑平台,已依托企业建立了42个创新平台,其中8个国家级、13个省级、21个市级创新平台,为产业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支持。新区全力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基本建立了以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功能食品为主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条体系,初步构建起包含基础研发、药物生产、药品流通、临床应用的海洋生命健康产业体系。下一步,西海岸新区围绕海洋基础原料、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功能性食品、生命健康、海洋科技服务等产业,加快构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力争到2025年,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相关企业突破50家,研发上市海洋生物新药2-3种。


3、崂山区

崂山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园布局于崂山区创智谷片区和健康城大北海片区。其中,创智谷片区加快整合蔚蓝生物、博益特、琛蓝生物、康伦生物等产业资源,壮大产业链规模。大北海片区加快推进建设用地手续批复、规划调整等工作,推动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同时,依托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引进国际国内医药健康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打造全国生物医药健康示范园区。预计到2024年,园区将实现产值100亿元。

崂山区将重点支持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等创新主体开发海洋创新药物,推动内窥镜等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同时,拓展全方位、全周期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产业链,构建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4、莱西市

莱西市聚力打造现代化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导入生物医药领域研发及生产制造企业,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天成中医药健康产业园项目,主要从事中药材萃取、中药复方、中药制剂、中药大健康及其他中医药衍生品生产,总投资15亿元,占地约200亩,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项目投产后将成为省内最大的中医药医院内制剂研发生产基地,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税收1.5亿元。

目前,莱西市现代化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内已集聚海氏海诺、天成中医药、睿幸等20余家医药企业,未来将打造成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四、临沂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培育,临沂市初步形成了以鲁南制药、罗欣药业、山东一方制药、翔宇药业、国药控股(鲁南)等20余家骨干企业为引领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形成“遍地开花”的发展格局

1、经济技术开发区

医药健康产业是经开区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中国中药、甘李药业、华大基因、海普瑞、翔宇药业等行业领军企业先后入驻,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攀升,形成了良好的医药工业基础;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上药控股、海王药业等医药流通行业巨擘先后落地运营,药品配送渠道不断优化,配送能力不断提升,基本形成辐射全国的医药配送服务能力。

目前,经开区共有规模以上医药健康企业30余家,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临沂重点建设的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区和鲁中南地区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新高地。伴随临沂国际生命健康城项目的建成运营和临沂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区的加快建设,临沂经开区医药健康产业将全面进入园区经济发展新阶段。‘十四五’期间,开发区医药健康产业将以临沂市‘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区’的建设为契机,以500亿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目标,瞄准现代中药、新型化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医药物流和健康食品六大主攻方向,加快实现产业全链条提升、园区全方位发展、健康全场景应用、生命全周期服务,打造辐射鲁南经济圈和淮海经济圈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新引擎,成为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双招双引’示范区。


2、高新技术开发区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是高新区重点规划的“一城八区”之一,发展生物工程、制药产业,致力于发展成为医药生产加工、医疗体检、医疗诊治为一体的园区,集聚中拓生物、山东民瑞、仁心医疗器械等龙头企业20余家。其中绿因药业实现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多领域布局,卫康生物专注壳寡糖研发与制备,中拓生物自主研发的医学体外诊断试剂居行业前列。


3、兰山区、罗庄区、费县

依托新时代、罗欣药业、卫康、恒欣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生物制品、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现兰山区已集聚40余家生物医药生产型企业、罗庄区20余家、费县9家。


4、郯城县、兰陵县、平邑县

吸引了凯森制药、仁和制药、九州天润等50余家生产企业落地发展,依托金银花、银杏、大蒜等道地药材资源,做大做强地产药材种植加工产业。


五、菏泽

菏泽“协同发展”为原则,瞄准产业高端领域,以现代医药港为核心,以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定陶润鑫产业园、鄄城现代医药产业园、郓城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依托,同时培育成武医疗器械园区、巨野阿胶基地、单县朱氏药业等多个产业载体,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共同构建“一港四园、多点支撑”的生物医药产业空间格局。

undefined

1、现代医药港

发挥现代医药港产业空间和政策优势,坚持创新研发和高端制造并重,重点发展化学制剂、生物药、高端医疗器械、持有人总部,延伸布局医药流通、医美、独立医学中心,建设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规上企业数量达到6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0家。

现代医药港作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领头羊”,合同引进药品文号180多个,结束了菏泽没有创新药历史。截至目前,现代医药港已签约主导产业项目44个,其中生产类项目28个,开工建设19个,合同总投资约140亿元,合同引进药品文号191个,其中创新类药物文号15个。


2、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开展中药产品二次开发,延伸布局中药大健康产品生产,重点发展现代中药、保健品与特医食品,延伸布局医疗器械和化学药,打造北方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350亿元,规上企业数量达到7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5家。

目前,高新区拥有生物医药及关联企业50余家,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8家,生物医药企业累计开发医药新产品100余种。企业涉及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医药物流、医养健康食品等10大门类、千余品种,形成了一是以步长制药为龙头的现代中药生产基地,在心脑血管疾病用药、阿胶系列药品、中药饮片等方面独树一帜;二是以润泽制药、立海润等企业为核心的医药中间体、制剂生产基地,在头孢系列中间体、制剂在全国属于龙头地位;以大树生物、哈维药业为主体的健康医养食品生产基地,小分子肽、特医食品逐渐扩大影响力;以海王医药、华润医药等企业为龙头的医药销售物流基地;高新区已初步建成了集研发转化、检验检测、生产销售、物流配送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产业链条趋于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打造“企业集团+产业网络”开放式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3、定陶润鑫产业园

定陶润鑫产业园已形成以赛托生物为主的甾体类药物完整产业链,以山东二叶为主的由青霉素中间体、原料药、成品制剂到医药销售完整产业链。

发挥土地优势,围绕化学制剂需求,引进原料药企业,高端布局特色原料药,提升产业竞争力,延伸布局化学制剂、生物药等领域,打造区域化学原料药产业化高地。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规上企业数量达到3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家。


4、鄄城现代医药产业园

鄄城现代医药产业园是山东省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山东省唯一数字化化工园区,依托睿鹰集团建成某城市医药创新中心。

发挥产业化平台优势,引进高端原料药产业化项目,延链补链以原料药带动制剂一体化发展,延伸布局生物药领域,打造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基地。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规上企业数量达到2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7家。


5、郓城生物医药产业园

郓城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总投资105亿元。发挥载体优势,依托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包材及辅料需求,做大做强医药包材及辅料,加快布局医疗器械,延伸布局特色原料药,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规上企业数量达到1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家。

 

数据来源:药智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致电400-678-0778或(+86)199-2233-1070,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