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合作重点之一,是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使得成渝两地医药企业合作交流愈加紧密,近年来成渝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创新研发高质量发展。本文主要选取重庆、成都、德阳、眉山、资阳五座城市的研发能力做对比分析,并对重庆与成都双城的生物医药产业互作能力做初步评估。
成渝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数据情况
从研发能力看,截至2023年12月底,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专利数量方面,重庆6477个、成都10607个、德阳149个、眉山197个、资阳53个;新药上市数量方面,重庆、德阳、资阳均为0个、成都11个、眉山2个;国产医疗器械上市数量方面,重庆2458个、成都1782个、德阳58个、眉山29个、资阳114个;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数量方面,重庆168个、成都468个、德阳23个、眉山23个、资阳暂无(以受理号计)。
图1 成渝主要城市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分布情况
图片来源:药智数据—区域产业分析系统
从药品申请临床看,2016年至2023年,重庆市、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的药品申请临床数量总数分别为82件、349件、0件、4件、0件。对2016年-2023年数据求和,在全国所有省份中,重庆市排14名。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成都市排5名,德阳市排321名,眉山市排91名,资阳市排229名。
图2 成渝主要城市药品申请临床数量情况
图片来源:药智数据—区域产业分析系统
从药品申请临床看,2016年至2023年,重庆市、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的药品批准临床总数分别为170件、528件、12件、13件、7件。对2016年-2023年数据求和,在全国所有省份中,重庆市排13名。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成都市排5名,德阳市排81名,眉山市排79名,资阳市排94名。
图3 成渝主要城市药品批准临床数量情况
图片来源:药智数据—区域产业分析系统
从药品临床试验数量看,2016年至2023年,重庆市、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的药品临床试验总数分别为372件、798件、32件、30件、0件。对2016年-2023年数据求和,在全国所有省份中,重庆市排11名。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成都市排5名,德阳市排68名,眉山市排73名,资阳市排271名。
图4 成渝主要城市药品临床试验数量情况
图片来源:药智数据—区域产业分析系统
从药品申请上市数量看,2016年至2023年,重庆市、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的药品申请上市总数分别为258件、740件、38件、34件、0件。对2016年-2023年数据求和,在全国所有省份中,重庆市排13名。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成都市排2名,德阳市排57名,眉山市排64名,资阳市排285名。
图5 成渝主要城市药品申请上市数量情况
图片来源:药智数据—区域产业分析系统
从药品批准数量看,2016年至2023年,重庆市、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的药品批准上市总数分别为114件、387件、20件、24件、0件。对2016年-2023年数据求和,在全国所有省份中,重庆市排14名。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成都市排3名,德阳市排57名,眉山市排51名,资阳市排275名。
图6 成渝主要城市药品批准上市数量情况
图片来源:药智数据—区域产业分析系统
从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情况看,2017年至2023年,重庆市、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的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总数分别为168件、468件、23件、23件、0件。对2017年-2023年数据求和,在全国所有省份中,重庆市排13名。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成都市排1名,德阳市排60名,眉山市排61名,资阳市排264名。
图7 成渝主要城市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数量情况
图片来源:药智数据—区域产业分析系统
成渝两地生物医药产业互作分析
从产业创新数据看,重庆专利发明授权数量低于成都,约为成都的63%;器械上市数量高于成都,约为成都的1.3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远低于成都,约为成都的36%;药品临床试验数量远低于成都,约为成都的47%。
从重庆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看,第一,重庆是西部航运中心,坐拥三峡大坝与长江港口,拥有直航上海的出海口。第二,汽车制造业与电子信息产业是重庆的工业支柱,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培养了大量机加工人才与工程师,为医疗器械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重庆的医药产业已形成内循环的产业链和规模效应。
从成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看,第一,西部航空中心,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西部地区的航空运输中心。第二,成都在吸引企业方面能力很强,是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西部排名第一的城市,落户在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就有285家企业。第三,成都的金融企业优势强,金融业占全市GDP比重达11%。第四,成都的医药产业在成渝经济圈中的创新能力显著,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基地。
从产业链差异化看,重庆与成都均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药品和器械,以及研发和转化的侧重点不同。首先,重庆的医疗器械产业数量和医疗器械上市数量更多,围绕器械形成了大渡口体外诊断等特色地区;成都的医药产业更胜一筹,化学药、中药、生物药的企业数量均较多。其次,重庆的转化能力较强,产业落地空间相比于成都更多,配套政策更充足,此外,重庆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和重庆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获批也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新际遇。而成都的研发能力较强,发明专利、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数量均较高,同时,CRO/CDMO平台数量较为充足,不仅有先导、华西海圻等创新型研究服务企业,还有药明康德等CRO综合服务基地,另外,成都市的投融资较为活跃,也进一步支持了生物医药的创新研发。
从政策和规划上来看,成都和重庆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力各有侧重,成都着力打造世界级医药健康产业高地,而重庆则着力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成都——构建“生物医药、高端医疗、高端医疗器械”的“三医+”核心产业为主体的生物产业体系。《成都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起以“三医+”核心产业为主体,“生物+”融合产业为支撑,“BT+IT”前沿领域为增长点的生物产业体系。
重庆——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力争十四五末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重庆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提出,目标到“十四五”末,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0亿元。
对比成渝两地生物医药生产企业,重庆拥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化学药存在较好的优势;成都则在生物药方面有更加强劲的基础,创新氛围更胜一筹。两地优势互补,双城协调发展势不可挡。总体而言,成渝两地的医药工业基础在同一层级,两地优势明显且各异,但企业分布较为分散,创新研发未形成合力,集聚效应不明显。基于上述分析,在互补需求上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器械与药品的互相“帮扶”,转化与研发的互相“配套”,以及产业要素合作,其中,产业要素包括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专家智库资源共享、共同打造产业服务平台、共同发布机会清单、成立校地联盟等联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