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结构七成为中成药。中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近几年在医药产业的比重约为30%。两个子行业中成药生产行业和中药饮片加工行业的占比约为70%和30%。严格的监管态势驱动改革。针对多数中药产品临床价值不高、安全性不明的重大弊病,医保、药监机构和中医药管理局采用多种手段管控,引导中药产业规范发展。中药龙头企业陆续启动了中药产品质量升级工作。国际市场对中药认可度低。我国中成药出口数量在中成药生产总量的占比极低,中药材和饮片两者总计出口额仅占中药类产品总出口额的33%,而中药提取物占据了60%以上。反映出越靠近中药产业链上游,国际认可度越高,国际化机会越大。运用“互联网+”,发展药品“追根溯源”体系。市场上80%的中药材来源人工种植,由于当前种植技术不成熟,种植不规范,中药产地的生态环境不稳定,炮制品的粗制滥造,相关部门监管缺乏等因素造成中药材本身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降低了民众对中药行业的信任度,严重威胁公众健康,极大地制约了中药行业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中药模式成为新选择。企业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贯穿中药行业上游种植、中游加工、仓储到贸易、物流直至终端服务等环节,从而建立完善的“追根溯源”体系,客户通过“扫一扫”或新型方式可以追溯到药品的源头。完善的追溯体系将在一定程度上解除消费者对于中药产地和安全性的质疑,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经典名方、大品种二次开发成为中药创新的主要趋势。近年来中药新药审批数量及速度大幅下降,其主要源于审批标准“化药化”难契合中药特点。基于此,国家政策明确提出,重视根据中医药临床治疗特点和实际评估临床价值,注重满足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制定中药新药临床价值评估技术指导原则。建立与中药临床定位相适应、体现其作用特点和优势的疗效评价标准。鼓励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疗效评价。探索引入真实世界证据用于支持中药新药注册上市。在推动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制上,将明确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制有关技术要求,促进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发,推进古代经典名方往新药转化。建立与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相适应的审评模式,成立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专家审评委员会,实施简化审批。现代中药行业重点企业筛选原则:1.中药业务是企业未来战略重点;2.企业在中药领域有丰富资源且近年扩张迅速。表1 现代中药行业重点企业
在国内几千年的中药产业社会分工的深化过程中,中药产业链逐渐形成。中药产业链是指从中药材种植,到中药产品(中药饮片、中成药、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等)的生产加工过程,到达终端消费者的各个环节所构成的产业链条,具备涉及主体多、技术要求高、完备程度高的特点:第一,中药产业链长。产业链相关单位包括药农、药企、流通商、批发商、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物价部门、医保机构、患者等。第二,中药产业链的整体性和完备程度要求高。任何一个环节薄弱都可能影响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尤其是涉及议价能力较高的上游和下游环节,对产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更大。因此,企业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布局情况灵活,部分中游企业积极延伸,降低风险。第三,中药产业链的技术要求高。目前,国家对中药行业全产业链的管理,有一系列的认证规范,包括中药材种植、生产环节中适用的GAP认证,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制造过程中适用的GMP、GCP、GLP认证,保障药品研发制造全过程持续符合法定要求。中药产业价值链属于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领先性和技术复杂性,可划分为中药种植与采集、基础研究、制药设备、临床研究、成药、流通服务等多个环节。我国的广药集团、云南白药、中国中药等代表企业在发展战略上,不但重点关注中药自研发至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技术堵点,如具备高技术壁垒的中药基础研究、中药制药设备、成品制备等技术环节,也积极将公司业务及产品延伸至覆盖中药上下游产业链,通过对上游的原料把控、下游的渠道管理,充分把控中游的中成药质量,形成有影响的核心竞争力。1、空间载体:选择符合GMP标准的生产厂房,通常对厂房面积需求在2000-5000平米;2、区域选择:通常对上游中药材原料依赖,一般选择距离上游中药材种植基地较近的区域;4、当地园区其他配套条件:包括实验室、仓库、废弃物处理等选择;5、政策配套:判断当地的招商政策与产业扶持政策的出台时间与落地难度,观察当地中药产业集群与产业流通配套情况等。
------------
企业选址,选药智产业大脑!
我们懂产业、懂企业、懂政策,具备资源、团队优势。提供全套企业选址咨询、对接、落地服务。
扫描二维码填写《企业选址需求登记表》,即刻为您定制优选方案。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产业观察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