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中关村医疗器械园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由中关村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注册资本为3.8亿元。
公司规划建设并运营的中关村医疗器械园作为中关村发展集团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央地、市区合作,积极融入示范区拓展,实现共赢”战略规划,与大兴区政府共同建设的北京市首家专业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区,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围绕科技创新载体、产业金融、科技服务三大核心主业,定位于医疗器械创新推动者、健康产业综合发展商,着力将自身打造成为集“绿色园区”与“智慧园区”特色于一身的精品园区。
北京中关村医疗器械园产业园
(图片来源:中关村器械产业园官方网站)
1、政府产业政策覆盖,战略定位高端医疗器械
北京市及中关村示范区各级政府出台重大利好政策,战略支持中关村医疗器械园加速发展。2019年《关于促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药品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进一步发挥中关村示范区的创新资源优势,促进药品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在重大技术创新、专业化平台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培育创新创业产业环境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以高端医疗器械研发、新型高端医疗器械制造、医疗器械企业孵化成长和医疗器械支撑服务为四大产业功能,大力培育医疗器械领域创新创业环境。
研发方面,园区发挥首都圈科研和医疗卫生创新资源优势,已引入院士4人、“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专家7人,建立院士工作站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家,落地3D 打印药物洗脱可降解支架、主动脉覆膜支架、发光全定量 POCT 免疫分析仪、心脏辅助泵、ICU智能仿生排痰系统、自平衡无辅助外骨骼机器人等多个高水平创新产品。
企业孵化成长方面,园区设立了生命智谷孵化中心,向医疗器械相关企业提供研发、试验、中试和装配场所及相关产业服务,免费为企业提供培训和投资中介服务。园区还与科研机构合作,提供科技服务,树立服务品牌,形成产学研临床一体的国内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目前孵化中心已集聚二十多家创业企业和数十家初创企业,2017年获得融资总额达到5000万元。
3、产业服务精准完备
在空间规划上,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拥有标准化生产基地、小型研发中心、创新企业孵化器、产业创新大厦、商务花园、人才公寓、物流配送、园区服务中心及产业服务中心等多功能分区,多方位提供生产生活服务。
产业服务平台方面,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服务平台联合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入园企业提供科技金融、专业技术等六大专业服务。
二、上海国际医学园区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以先进医疗器械制造业和现代医疗服务业为核心,以打造高科技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高端医疗服务平台为目标,已逐渐成为上海医疗器械产业主阵地,产值约占上海全市医疗器械产值的25%以上,产品线几乎可以覆盖综合性医院所需医疗设备的85%以上。园区内聚集了西门子、德尔格、德赛诊断为代表的一批跨国企业,微创医疗、执诚生物、佩尼医疗为代表的一批民族领军品牌,以及圣太科、欣吉特等本土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基本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型企业分工协作、互相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
1、产业政策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形成集聚
2011年,国家卫生部和上海市政府联手共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建设联席会议,并出台一系列政策,计划将园区打造成亚洲一流医学中心的重要支撑点。201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促进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提出支持创新主体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龙头企业进一步带动医疗器械产业集聚
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整体搬迁至上海国际医学园,并追加投资建立了西门子医疗亚洲科技园,吸引了安络杰、华大基因、金域医学、微创医疗、傅利叶智能等70多家企业相继落户上海国际医学园,在数字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试剂、微创植介入器械领域形成初步产业集群。
3、充分利用创新资源,支持创新发展
在科研资源上,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内拥有上海医疗器械检测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研究生院、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涉及临床医学、康复学、制药工程等专业。此外园区还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举办国际水准的学术交流和专业论坛等活动,及时分享医学领域最新动向。
在临床资源上,作为上海医疗服务业战略规划园区,已入驻有中德友好医院、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上海伊丽莎白国际妇产医院等多家国际高端医疗服务机构,为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关键一环提供有利的临床资源平台。
在人才资源上,上海国际医学园不仅在本地人才培养上占据优势,在从业人员的平均劳动报酬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园区自建的留学生创业园获得中组部国家级海外人才创业基地授牌,上海市、南汇区两级政府也在人才政策加大支持力度,支撑园区高层次国际人才的引进。
三、深圳(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2005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认定深圳为首批三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其中深圳(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面积3.29平方公里,基地规划为“一核”、“一廊”、“四分区”,重点发展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和生物服务等产业,拥有包括监护设备龙头企业理邦精密、邦健生物,体外诊断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新产业、亚能生物(基因芯片)等医疗器械企业200余家、科研院所及产业服务平台10多家、生物创业服务机构近10家,呈现出医疗器械产品覆盖面广,高端有源、无源器械和体外诊断快速发展的趋势。
深圳(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布局图
(图片来源: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官方网站)
1、产业政策营造综合创新生态氛围
近期,深圳市及坪山区两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印发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的通知》(深府办〔2020〕2号)、《关于印发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深府办〔2020〕3号)等多项生物医药产业相关政策,涵盖了从创业企业孵化到创新项目开发,成果转化到生产拓展,金融支持到上市融资等多维度、多环节产业创新发展支持政策,为坪山区医疗器械行业营造出良好的创新生态氛围。
2、创新资源支撑多层次创新生态体系
在产业创新链的建设上,坪山区积极引进萨米医疗中心、平乐骨伤科医院、康宁医院坪山院区、复旦陈星荣影像会诊中心等医疗服务机构,支持广东省健康管理互联网、医用传感器、医学超声可视化诊疗系统和去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定量分析系统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微健康院士工作站、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深圳工研院等科研机构项目进程,与国际高校共建蒙纳士科技转化研究院等多个国际水平技术转化中心,建设深圳市坪山新区留学生创新产业园、生命健康科技孵化器等创业孵化器,打造国际一流的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
在人才体系的打造上,坪山新区依托2018 年出台的《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全力打造龙聚坪山人才高地的实施意见》(深坪发〔2018〕1号),积极建设人才园,加强人才引进、研修提升和人才孵化,形成以国内外院士为核心,涵盖海外高层次人才、本土人才为基础的多层次人才体系,为产业发展创新生态体系提供人才资源。
3、金融服务体系支撑产业创新发展
2015年坪山新区成立十亿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生物医药产业投资机构和创新项目的落地。同时区内积极引入银行、保险、会计实务所、律师事务所、证券机构等各类创业投资、金融服务机构,围绕中小型创新企业不同生命周期,从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生产拓展、上市融资全产业链打造协同的金融服务体系。
四、成都高新区
生物医学工程作为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的四大主攻方向之一,已形成了以体外诊断试剂为基础支撑,以重大诊疗设备、医学穿戴设备为核心支柱,以生物医学材料为战略先导的产业体系,聚集了迈克生物、奥泰医疗、汇利实业等300余家企业,吸引了美敦力、波士顿科学等全球医疗器械巨头在园区落户。
1、政策定位先行,确定产业发展方向
2017
年,成都高新区在产业规划设计中明确将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产业发展四大主攻方向之一,将高性能医疗器械、智慧健康+精准医学作为重点发展的细分领域,依托天府国际生物城在生物产业的统领作用和天府生命科技园在重大疾病诊断及检测类技术的先进示范,积极发展园区内医疗器械产业。2018 年《成都高新区关于构建生物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 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优化产业链、完善创新链、强化供应链、创新金融链4个方面建设四链一社区产业生态圈,给予区内企业支持服务。
2、创新要素集聚推动产业发展
在人才方面,成都高新区在“成都人才新政十条”和“成都人才36”条的基础上,先后发布了《成都高新区关于实施“菁蓉•高新人才计划”加快高层次人才聚集的若干政策》、《成都高新区实施“金熊猫”计划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人才政策,大力引育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集聚超百名国家级、省级高端人才。
在资本方面,四川省政府设立成都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母基金、成都高新区人才基金、成都高新区(中古)生物产业引导基金、成都KIP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等多个产业引导基金,以近百亿规模位于全国前列,驱动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在产业服务平台方面,成都高新区初步形成了覆盖研发、临床、中试加速和生产等产业链全环节的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平台40余个。
3、良好的产业环境助力产业发展
在高校资源上,成都是全国生物及医药行业相关高校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拥有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等多所优质高校,涉及临床医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重点学科,为区内企业输送大量人才。
在临床资源上,成都拥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近百家医疗机构,包括三甲医院近30家,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临床资源。
数据来源:药智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致电400-678-0778或(+86)199-2233-1070,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