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位居全国的南北交通要道,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国内领先,是医药大省,但相比规模,在创新要素、国际化发展、产业集聚度方面存在不足。
河南省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大省,截至目前,河南省有约10万余家产业主体,分布在种植、研发、生产、服务和商贸流通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培育了华兰生物医药百强企业,集聚了华兰疫苗、新开源、拓新药业、太龙药业、羚锐制药等医药上市企业。
近十年来,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的规模、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虽然一直位居全国第四和中部第一;但产业规模、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技术水平、研发能力、新产品和名牌产品的数量等主要经济与技术指标距山东、江苏、广东、浙江等省还有很大差距。此外,北京、上海、湖北、四川、河北等省市的主营业务收入与河南省相差不大,但在新药创制能力等方面比河南省有更加明显的优势。而且,上述省市的企业数量虽然比河南少,但大型企业的数量多、规模大、产品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势头强劲。
从河南省产业发展看,传统医药大省筑牢产业发展基石。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具有较好基础,在生物育种、现代中药、新型疫苗、医用耗材、诊断检测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从产业规模来看,2020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471家,较2019年增加36家;规上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为110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3%;利润为121.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4.3%。2015-2020年,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保持稳中有降的发展趋势,产业发展处于提质增效转型期。从细分领域来看,目前,河南省的抗生素原料药、血液制品、片剂、水针剂、大输液、中药贴剂、中药丸剂等生产规模在全国各省市区居首位,抗生素发酵吨位占全国的30%;异维生素C钠、核苷系列医药中间体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河南目前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抗生素原料药、血液制品、疫苗、中药制剂和中药材生产基地,部分产品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21年,华兰生物入选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排名55位。现已形成了以辅仁药业、天方药业、安图生物、华兰生物、宛西制药、羚锐制药、华星制药等为代表的,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图 2015年-2020年河南省规上医药制造业企业数量及主要经济指标
数据来源:2021年-2016年河南省统计年鉴
从创新能力来看,河南省新药研发机构和研发人才较少。在高等院校方面,目前仅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新乡医学院、黄河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等10余所高校有药学院。在科研院所方面,建有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等重点科研院所。
——在创新平台方面,全省建有干细胞与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药物质量控制及评价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等1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此外,还建有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郑州大学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河南省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等关键技术服务平台。
——在创新成果方面,截至目前,河南省累计获批国产药品8569件,上市二、三类医疗器械数3024件,其中二类医疗器械2872件和三类医疗器械152件。数量在连年增加,但整体上看,河南省新药研发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产业发展缺乏高水平领军人才,除了少数几家大型制药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新药研发、创制能力。
表 河南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
机构名称 | 依托单位 | 重点研究领域 |
移动医疗技术与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突破攻关互联网医疗、智能医疗、人工智能5G等领域关键技术 |
棉花转基因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主要研发转基金棉花材料、转基因棉花种子,推广先进成熟棉花新品种 |
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河南农业大学 | 围绕小麦玉米发育生理与高产创建、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的遗传机制、逆境生理生态与抗逆调控、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工作 |
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 | 河南大学 | 主要从事原创性抗体药物及抗体诊断试剂研发。主要聚焦于心血管疾病、眼病、炎性疾病及病原体相关抗体药物研发与转化。 |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大学 | 主要围绕棉花生物学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为棉花基础创新提供源动力,为棉花重大前沿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撑,为棉花高层次科研人才培养和交流提供平台。 |
免疫检测自动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 | 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要开展体外诊断试剂关键技术和工艺的突破, |
乳酸产品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 | 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要开展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L-乳酸领域的研究 |
干细胞与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 | 河南省华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开展干/免疫细胞技术转化等方面的研究,突破干/免疫细胞安全高效定向诱导分化等关键技术 |
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洛阳惠中兽药有限公司 | 主要开展兽用原料药、高新制剂、中兽药、生物制品等方面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中的产业技术研究,并承担关键技术推广任务 |
动物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 | 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专注于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和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针对动物传染病诊断试剂、动物疫苗方向等关键技术与产品进行开发、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与扩散,持续巩固技术创新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
药物质量控制及评价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 | 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 |
从医药政策看,高位推动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先后印发《河南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河南省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河南省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关于促进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中提出,培育生物医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及卫材等千亿级产业链,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由点到面”全方位提升。到2025年,集群规模达到5000亿级,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在《2022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聚力发展高端创新药、现代中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打通生物医药与康养产业链条,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等重点任务。
从产业链来看,河南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全领域发展,聚焦化药、中药、生物药和医疗器械,形成了全产业链体系。
——化学药领域,化学原料药向产业链高端拓展,头孢匹胺钠、阿莫西林已成为新的优势产品。
——生物药领域,血液制品、人免疫球蛋白、疫苗形成一定优势。华兰生物已建成了基因工程和重组蛋白技术平台,引进开发4个单克隆抗体,两个重组凝血因子项目;华兰生物进军疫苗领域,成为我国第一家获得世卫组织认可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企业。河南企业联合研发的皮卡重组蛋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即将进入临床阶段。
——中药领域,依托丰富的药用资源,河南省大力打造中药材产地,其中山茱萸、山药、丹参、金银花、地黄和冬凌草6种中药材基地已通过国家GAP认证。2020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0万亩,占比为全国的6.7%。南阳是全国中医药大市、艾草资源丰富,艾产业市场份额占全国70%以上。聚集了仲景苑西、羚锐制药、太龙药业等一批龙头覆盖中药材、中成药的龙头企业,2020年羚锐制药营业收入突破20亿元,太龙药业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
——医疗器械领域,微创介入、检测诊断试剂及设备、医用卫材、输注、理疗和康复器材等医疗器械领域发展较快,建有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二期、安图生物体外诊断产业园、优德医疗器械产业园、药明康德-药明奥测-博睿医学精准医学诊断技术研发与生产基地、翔宇医疗康复设备产业园、中部呼吸机全产业链生产基地等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空间载体。安图生物的化学发光系列诊断试剂和分子诊断试剂已形成规模化生产。
从产业发展空间格局来看,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两核、三点、多支撑”的发展格局。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以郑州、新乡为两核,周口、开封和洛阳为三点,三门峡、南阳、信阳、驻马店、焦作、商丘等为支撑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其中,郑州重点依托航空港区、郑州高新区和郑汴产业带,以太龙药业、拓洋生物、安图生物、新郑药业、华南医电、辉瑞等骨干企业为龙头,以生物药、IVD、高端器械为主,重点发展化学创新药物、新型药物制剂、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等产品。新乡依托华兰生物、双鹭生物、百泉制药、驼人集团等,重点发展医疗器械、化学原料药、制剂、中药等;安阳重点发展激素原料药、保健品、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南阳以宛西制药、普康药业、福森药业为龙头,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和抗生素原料药。驻马店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区重点依托天方药业,拓展化学原料药、抗生素发酵原料药的产品种类。周口依托辅仁堂药业、康鑫药业、新帅克药业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化学原料药及药物制剂。
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致电400-678-0778或(+86)199-2233-1070,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