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礼来制药(中国)宣布,用于治疗适合系统治疗或光疗的中度至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成人患者的拓咨®(依奇珠单抗注射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这是一款将为银屑病患者带来临床获益的靶向IL-17A抑制剂。
2018年8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拓咨®(依奇珠单抗注射液)纳入48个境外已上市临床急需新药名单中。受益于此政策,其仅用了12个月便获批上市,使中国银屑病患者得以提前迎来新的治疗方案!
中国约600万以上银屑病患者,很多临床需求未被满足
调研显示,有28%的银屑病患者有抑郁症状,而另一项研究则显示,银屑病患者中有自杀观念的风险为一般人群的2.05倍,这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5。传统系统治疗的疗效以PASI50/75居多6-8,世界卫生组织(WHO)2016年发布的《银屑病全球报告》显示,93%的患者期待实现皮损完全清除,94%期待实现皮损快速改善,83%期待病情稳定无恶化。
与此同时,银屑病的治疗目标也在不断刷新。例如,英国皮肤科医师协会(BAD)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指南、法国系统治疗中重度银屑病治疗指南等各大权威指南均提及更高的治疗目标,随着拓咨®(依奇珠单抗注射液)的上市,这些治疗目标将有望实现。
高亲和力靶向IL-17A抑制剂,拓咨®(依奇珠单抗注射液)有望实现皮损全面清除
拓咨®(依奇珠单抗注射液)以高亲和力,特异性结合银屑病关键致病因子白介素17A(IL-17A/A和IL-17A/F)12。根据临床试验UNCOVER- J数据显示,在使用拓咨®(依奇珠单抗注射液)治疗16周后,40%的患者实现了PASI100,87%的患者实现了PASI90,97%的患者实现PASI75。
一周起效,长期疗效稳定,拓咨®(依奇珠单抗注射液)优效于依那西普11及乌司奴单抗
拓咨®(依奇珠单抗注射液)治疗1周即可实现皮损和瘙痒症状显著改善;治疗60周,55%的患者达到PASI10018,持续用药,皮损清除效果可稳定维持至少4年。
UNCOVER-2和IXORA-S研究显示出拓咨®优效于依那西普及乌司奴单抗,安全性相当:
UNCOVER-2研究主要临床终点显示12周时,拓咨®(依奇珠单抗注射液)PASI 75应答率为90%,优效于依那西普(PASI 75应答率48%);
IXORA-S研究主要临床终点显示12周时,拓咨®(依奇珠单抗注射液)PASI 90应答率73%,优效于乌司奴单抗(PASI 90应答率42%)。
此外,拓咨®(依奇珠单抗注射液)还获得了2018年全球医疗设计卓越奖(MDEA)金奖,礼来研发的自动注射笔由超过1000名患者参与设计,简单便捷的操作方式和人性化设计,方便患者使用。
截止2019年3月,拓咨®(依奇珠单抗注射液)已在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截止2019年6月,已惠及超过92000名患者。
参考资料:
1《关于征求境外已上市临床急需新药名单意见的通知》http://www.cde.org.cn/news.do?method=largeInfo&id=314651
2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52(4):223-230.
3 Global report on psoriasis.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6. ISBN 978 92 4 156518 9
4 Dowlatshahi EA, et al. J Invest Dermatol. 2014 Jun;134(6):1542-1551.
5 Singh S, et al. J Am Acad Dermatol. 2017 Sep;77(3):425-440.e2.
6 Warren RB, et al. Lancet. 2017,389(10068):528-537.
7 Flytström I, et al. Br J Dermatol. 2008,158(1):116-121.
8 Yu C, et al. Eur J Dermatol. 2017,27(2):150-154.
9 Smith CH, et al. Br J Dermatol. 2017 Sep;177(3):628-636.
10 Amatore F, et al.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9 Mar;33(3):464-483.
11 Griffiths CEM, et al. Lancet. 2015,386:541-551.
12 Liu L, et al. J Inflamm Res. 2016 Apr 19;9:39-50.
13 Saeki H, et al.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5 Jun;29(6):1148-55.
14 Data on file, Eli Lilly and Company, Leo path: LEO>Leo Storage>Clinical>LY2439821>I1F-JE-RHAT>Full Clinical Study Report>04 CSR body - full report.docx
15 Papp KA, et al. Br J Dermatol. 2018 Mar;178(3):674-681.
16 Lebwohl MG,et al. Sustained High Level of Efficacy and Favorable Safety of Ixekizumab in Psoriasis: 4 Years of Follow-up From UNCOVER-3. AAD 2019 poster 10011
17 Reich K, et al. Br J Dermatol. 2017 Oct;177(4):1014-1023.
18 Gordon KB, et al. N Engl J Med. 2016,375:345-356.
19 Chen K, et al. Oncotarget. 2017,8(28): 46381-46389.
20 Kimball AB, et al. J Am Acad Dermatol. 2016 Dec;75(6):1156-1161.
21 Saeki H, et al. J Dermatol. 2017 Apr;44(4):355-362.
22 Callis Duffin K, et al.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7 Jan;31(1):107-113.
23 Langley RG, et al. Br J Dermatol. 2018 Jun;178(6):1315-1323.
24 Yosipovitch G, et al. J Sex Med. 2018 Nov;15(11):1645-1652.
25 2018 Medic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 Winners. https://mdeawards.mddionline.com/2018-winners
26 Callis Duffin K, et al. Med Devices (Auckl). 2016 Oct 12;9:361-369.
本文来源自生物谷,更多资讯请下载生物谷APP(http://www.bioon.com/m/)
2019年8月30日/美通社/--中国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三生制药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抗PD-1单克隆抗体药产品609A已获得NMPA新药临床试验批准。609A此前已于2019年1月获得美国FDA药物临床试验批准,目前美国一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正在顺利进行。此次获批后,公司将尽快开展该产品在中国的临床试验患者入组。
根据Globoscan数据,近年来全球年度癌症新增患病人数和死亡病例呈上升趋势。2018年度中国癌症新发病例预测达到4,285,033人。与严峻的发病人数增长形势相对应的,是优质肿瘤药产品的短缺现状。此次609A将有望为肿瘤患病人群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三生制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娄竞博士评论道:“我们很高兴看到抗PD-1抗体的新药临床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目前609A在美国临床试验进展顺利,我们期望在中美两国加速推进临床试验进程。公司将针对不同实体瘤探索多种联合治疗方案,并开展多个临床试验,力图开发出独特的联合治疗方法。三生制药将继续寻找机会,致力于探寻及开发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性生物制剂,以应对迫切的医疗需求,为患者提供重要的治疗选择。”
关于609A
609A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针对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靶点,用于治疗多种癌症。PD-1即T细胞抑制受体,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其主要表达于激活的T细胞和B细胞中,可作为停止信号在肿瘤中抑制T细胞的活化。抗PD-1抗体通过阻断PD-1,恢复T细胞功能,阻断肿瘤的发生,其单药疗法和组合疗法具有治疗多种类型癌症的潜力。
关于三生制药
三生制药是一家综合性生物科技公司,拥有市场领先的生物制药业务,覆盖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肾病、代谢性疾病、皮肤病等治疗领域。三生制药致力于建立一个创新的产品管线,目前有30多个候选产品正在研发中。三生制药具有生产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和化学合成分子产品的实力,在沈阳、上海、杭州、深圳和意大利科莫设有研发和生产中心。
据CB Insights发布的全球医疗健康行业二季度报告,数字化医疗领域的融资额达35亿美元,相比第一季度增长23%,与去年同期的36亿美元略有下降。从分布情况看,美国186起,占据首位,之后依次是中国(26起)、印度(18起)和英国(17起)。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化医疗的前4大融资均超过1亿美元,总额达6.09亿美元。今天我们回顾一下二季度全球十大数字化医疗新锐的融资情况。
1、Collective Health融资2.05亿美元
6月,健康科技公司Collective Health完成2.05亿美元融资,由SoftBank Vision Fund(软银愿景基金)领投。
Collective Health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致力于通过集成技术解决方案简化雇主医疗保险流程,为客户提供个体化的健康保险。该公司的技术平台能够提供一种绕过(医疗保险)中间人的方案,让雇主给员工提供价格更亲民的、基于云的点菜式医疗保险福利。另外,该公司还为雇主及其顾问提供了解推动医疗保险支出的端口,因为对于大多数雇主来说,这笔支出的规模仅次于工资。该功能将帮助雇主更好地了解和管理新出现的健康问题,从而使他们能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Tempus融资2亿美元
5月,Tempus公司完成2亿美元的F轮融资。这是一家通过收集和分析分子生物学和临床数据,致力于改善癌症疗法的精准医疗科技公司。
该公司通过与250多家医院系统达成合作关系,收集了200万份临床病例。同时,它与梅奥诊所(Mayo Clinic)、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密西根大学等机构合作,对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基因测序。该公司还使用机器学习,新一代基因组测序,和AI辅助的图像识别技术来更好地了解患者肿瘤的特征,从而为患者提供“量身定做”的最佳疗法选择。同时,该公司还在构建一个储存患者临床数据和分子生物学信息的数据库,并且设计了一种能够让医生们使用的操作系统。这一中心化的数据库能够让医生们从以往癌症患者的经历中,找出更有效的疗法来治疗现有患者。目前,Tempus公司的技术平台触及了美国接近四分之一的癌症患者。
3、Encoded Therapeutics融资1.04亿美元
6月,致力于开发精准基因疗法的Encoded Therapeutics公司完成数额为1.04亿美元的C轮融资。
该公司的精准基因疗法平台,旨在通过调节内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开发具有更高细胞选择性和效力的基因疗法。该公司的平台使用基因组学和计算科技,在人类基因组中发现调节基因表达的调控子(regulatory elements)。研究人员将这些调控特定基因表达的调控子序列进行优化,然后将他们装进递送基因疗法的病毒载体中。这一策略能够精确重复基因表达的自然特征,解决已有手段的关键局限性。该公司的主打疗法旨在治疗Dravet综合征,这一罕见遗传病源于SCN1A基因上的失能性基因突变,导致基因功能丧失50%。
4、微脉融资1亿美元
6月,“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微脉完成新一轮系列融资,融资金额达1亿美元,由IDG资本领投。
自2015年成立以来,微脉积极响应中国对“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的鼓励和号召,定位为“本地化基于信任的医患服务平台”,基于微脉平台打造新型的本地化医患信任服务关系,以城市为单位,构建本地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对于“城市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的建设,微脉创始人裘加林表示,微脉并不像传统的互联网医疗,把医生从线下抽离到线上进行服务,而是由医院牵头,由企业进行建设和深度运营。微脉的思路是通过和政府进行合作,或者联合当地的医联体、医疗集团和主要公立医院,来提供新型的医疗健康服务。“我们完全拥抱公立医院,与医院深度合作,给医院赋能,而不是去颠覆医院。”裘加林表示。
5、DocPlanner Group融资9000万美元
5月,在线医疗预约平台DocPlanner Group完成9000万美元的E轮融资。
DocPlanner于2012年在波兰成立。据该公司介绍,其目前在25个国家以16种语言提供服务,覆盖欧洲、南美和亚洲等;拥有700多万月活跃用户,140多万可供预约的医生和牙医。消费者可通过DocPlanner搜索医生,查看其他用户给出的评级,并与最近的医生进行预约。DocPlanner表示,自2012年上线以来,用户已经通过该平台进行了140万次预约。其还将继续对基于云计算的软件初创公司进行“大规模收购”。
6、BHE融资7800万美元5月,医疗数据公司BHE完成7800万美元股权融资。
BHE是一家医疗数据分析服务提供商,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致力于使用各种医疗数据源(包括电子健康记录)开展前沿研究,制定医疗保健干预措施和治疗策略,以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BHE的旗舰平台IHD是一个基于SaaS的真实世界证据平台,支持快速分析20多种不同的真实数据集,包括索赔,实验室结果,电子病历,医院和综合数据源。该公司表示,IHD平台的优势在于其速度和灵活性,使用户能够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完成复杂的分析,而以往这些分析需要数周或数月才能完成。
7、cure.fit融资7500万美元
5月,cure.fit完成D轮7500万美元的融资。这是一家印度健康和健身公司,通过线上线下的渠道,将参与、指导和交付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端到端的主动健康管理。
放眼Cure.Fit的商业版图,其已经是生活方式领域的综合供应商:旗下拥有的eat.fit,cult.fit,care.fit和mind.fit四大板块,分别涵盖了物理运动、精神运动(瑜伽、冥想)、外卖、医疗健康几个大方向。公司联合创始人Ankit Nagori 表示:“目前市场上有多种服务产品以分散的方式提供,但它们都不能让用户端到端地管理自身的健康需求。CureFit是从产品端到用户端的解决方案,可以让用户完全掌管自己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降低长期医疗保健成本。”
8、MORE Health(爱医传递)融资7400万美元
4月,医疗服务公司MORE Health完成7400万美元的融资,投资者包括中国太平洋保险、中国农业银行、中信资本等。
MORE Health于2011年成立于美国硅谷,目前其主要业务是中美互联网会诊,包括单学科会诊、多学科会诊、多中心会诊,也可以帮助中国的患者赴美治疗,尤其是现在对于癌症疗效比较好的质子治疗。同时,其也提供赴美的高端体检。据该公司的COO王晓江介绍,与传统的海外医疗公司不同的是,MORE Health更专注做中美的远程会诊,通过互联网把美国最好的医疗资源、最好的医生整合并呈现到中国的患者面前。除此以外,公司还在构建中美之间的学术交流。
9、Omada Health融资7300万美元
6月,医疗科技公司Omada Health完成7300万美元D轮融资,由Wellington Management领投,赛诺菲等参与投资。
Omada Health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专注于开发数字护理项目,帮助患者解决健康问题。据了解,目前Omada Health与美国50个州的600多家公司开展了健康合作计划,为用户提供专业医护团队,根据用户的健康状况为其定制护理方案,包括疾病预防、健康饮食、慢病管理以及抑郁症治疗等个体化的健康护理方案。
10、Jawbone Health融资6540万美元
5月,医疗器械服务商Jawbone Health完成6540万美元融资。
Jawbone Health成立于与2017年,致力于通过可穿戴设备和AI技术发现用户存在的慢性健康问题,并进行及时干预。据了解,早期检测可以发现潜在疾病。通过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健康行为,可以降低50%的疾病死亡率和70%的医疗成本。公司创始人Hossain Rahman表示:“Jawbone Health的业务重点不是销售可穿戴设备,而是销售个体化的订阅服务。”据悉,该公司正在构建个体化的可订阅服务,通过可穿戴设备持续收集用户的健康数据,运用人工智能与机器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及时发现疾病,防止病情恶化。
参考资料:
[1] CB-Insights_Healthcare-Report-Q2-2019 Retrieved on August 7 2019 from https://www.cbinsights.com/reports/CB-Insights_Healthcare-Report-Q2-2019.pdf
[2] 各公司官网
口服给药是大多数人首选的给药途径,然而传统的普通片剂及胶囊剂存在吞咽困难,不适用于老人和儿童。口腔崩解片能够在口腔内快速溶化和崩解,无需用水送服,提高了给药顺应性,适用于存在吞咽困难的特殊人群给药,但是口腔崩解片通常硬度小,存在易碎、抗折性差等缺点,对包装、存贮和运输要求极其苛刻。近年来,口腔膜剂因其外形美观、体积小、质量轻便、易于携带、口腔中迅速溶解、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等优点,得到了快速发展,自2001年,辉瑞旗下首个口气清新膜Listerine®上市以来,全球陆续有50多个口腔膜剂产品上市,2015年的整体市场规模约130亿美元[1]。本文向大家介绍下国内外在口腔膜剂领域卓有建树的几家企业,认识国内外口腔膜剂领域的几大玩家。
BioDelivery 科学国际有限公司(BDSI)是一家快速发展的商业阶段专业制药公司,致力于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BDSI正在利用其新颖且专有的BEMA®粘膜给药技术和其他药物递送技术,单独或与第三方进行创新疗法的合作开发与商业化,旨在解决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基于BEMA®技术,BDSI成功上市3款产品[2],主要用于慢性疼痛、阿片类药物依赖与癌症难治性疼痛的治疗(表1)。
表1 BDSI口腔膜剂上市产品
AquestiveTherapeutics是通过PharmFilm®技术(图1)开发口腔膜剂并提供创新药物治疗方案的领导者[3]。他们具有强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产品组合,并正在推进治疗复杂疾病的研发管线。Aquestive Therapeutics公司上市口腔膜剂产品及在研产品见(表2)。
IntelGenx是一家成立于2003年的加拿大生物医药公司,公司总部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公司的VersaFilm™的专利技术是整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该技术是一种口服薄膜药物输送系统,这种薄膜可以无水溶解。VersaFilm™可以被口腔和肠道快速吸收,以此来避免首过代谢,降低药物的副作用[4]。IntelGenx 公司暂无上市口腔膜剂产品,但在研产品较多,其在研产品见(表3)
Lohmann Therapie-Systeme(LTS)成立于1984年,是一家专注于药物传递系统服务型公司,是透皮给药系统和口腔薄膜市场的领导者。值得一提的是,LTS不销售任何自有品牌的产品,只专注于开发创新给药系统,由LTS生产的口溶膜产品主要包括Niquitin®(活性成分为尼古丁,用于戒烟治疗)和setofilm®(活性成分为昂丹司琼,用做止吐剂)[5]。
NAL制药是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私营公司,与国际药物研发实验室和位于亚洲及欧洲的生产伙伴紧密合作,致力于加快产品开发。NAL制药利用受专利保护的药物传输系统技术来开发新剂型及药物传输系统,包括Bio-FX速效口溶膜剂药物传输系统技术,虽然目前还没有NAL开发的口溶膜剂产品上市,但其20余款改良型新药产品在临床阶段,基于Bio-FX技术开发的产品见表4[7]。
力品药业(厦门)有限公司,于2013年由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叶英博士带领的领军型海归博士团队创建,专注于创新给药系统及复杂缓控制剂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力品公司力争建设成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际化品牌制药企业。其核心技术之一是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给药途径口腔粘膜技术[8],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其开发盐酸帕洛诺司琼口溶膜、多塞平口溶膜等多个国际新药均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目前,专注口腔膜剂开发的企业虽然不多,但各平台技术各具特色,国内外各大企业技术平台及技术特点见表5。
作为新型的药物传递系统,口溶膜剂目前在国内上市产品并不多,基本都是国际市场不再使用的品种,市场规模几乎可忽略不计。但自从实行新注册分类以来,在国家层面不断鼓励制剂创新,鼓励针对儿童老年等特殊人群高端制剂的开发,这无疑给口腔膜剂在国内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申报阶段的口腔膜剂产品包含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等重磅品种,中康CMH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枸缘酸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片总线下销售额就高达34.03亿元,考虑到口腔膜剂在ED领域给药更隐蔽的优势,上市后,预计可轻松掠下20亿市场,加上奥氮平、多奈哌齐、昂丹司琼等各领域重磅产品口腔膜剂的加入,未来5-10年,国内口腔膜剂市场有望突破30亿。同时,随着国内外对口腔速溶膜剂的深入研究,随着多学科交叉发展和各种新的聚合物材料不断出现,口溶膜剂在药剂学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在今天的文创界,口红似乎成了一个标配。甚至,连以痔疮膏闻名的老字号“马应龙”也出口红了。
最近,马应龙牌口红成了网友讨论的热门话题。
当马应龙开始卖口红,多数网友的第一反应是——满脑子都是痔疮膏,并怀疑自己“走错片场”。
当一个痔疮膏品牌遇到口红,就点燃了网友的创作热情,有人开始自发地为这款口红打起了广告。
比如,他们刚刚发布的测评是这样的——
马应龙微信公众号截图。
马应龙微信公众号截图。
其实,在马应龙之前,口红早已经成了文创界的“明星”。
去年12月,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馆发布“故宫首款彩妆”——故宫口红。
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馆认证微信公众号截图。
当时发布的6款口红,膏体颜色均来自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红色国宝器物,口红管外观设计则从清宫后妃服饰与绣品汲取灵感,一个外观设计对应一款膏体色。
故宫的带货能力堪称顶级,口红发布后瞬间刷屏,销量也颇为可观,甚至还一度断货。
那时的故宫口红,可以说是高大上、甚至求而不得的文创产品。
今年2月,单霁翔曾在公开场合谈到故宫口红——“故宫口红唯一的问题是买不到,虽然已经加急生产了90万件,但依然供不应求”。
资料图: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程景伟 摄
到了今年3月,颐和园也出口红了。
据媒体报道,颐和园和国货品牌卡婷一起推出的口红,设计灵感取自颐和园慈禧寝宫的“百鸟朝凤”刺绣屏风。
这款口红同样在网上引发关注,并带来不错的销量。
事实上,无数例子证明,在文创领域,类似的反差等同于“带货能力”。
比如,泸州老窖出过香水↓
泸州老窖官方旗舰店截图
999感冒灵微博截图
英雄钢笔推出墨水版鸡尾酒
大白兔奶糖也有润唇膏
对于这些国牌、老字号来说,跨界创新让品牌摆脱原来“老土”的刻板印象,变得时尚化、年轻化。
但比产品营销更重要的还是品质本身,不管是故宫的口红还是马应龙的口红,只要质量好,就一定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对了,偷偷告诉你,几年前,马应龙还出过一款饼干……
马应龙蔬通消化饼干
7月29日,辉瑞宣布彻底剥离非专利药业务的辉瑞普强(Upjohn),与仿制药巨头迈兰(Mylan)合并。根据协议条款,辉瑞股东将拥有合并后新公司57%的股份,Mylan股东拥有43%。该交易预计将在2020年年中完成。
2018年营收统计,辉瑞营收534.3亿美元位居全球药企第一位,而迈兰营收约112.6亿美元,在仿制药公司中也是稳居第一。两家公司合并后,新公司预计年销售额将超过200亿美元。此项交易或将改变全球非专利药和仿制药市场的竞争格局。
此前,诺华在公司内部授予了旗下仿制药公司山德士更大的自主独立性,这不免让人联想到辉瑞在将Upjohn与迈兰合并前对其仿制药业务进行的改革——辉瑞将Upjohn(包括非专利品牌药物和仿制药)变成了一个具有实质性自主权的单位。而诺华目前正在对山德士进行类似的转型,所以,诺华是打算出售山德士了吗?
对此,诺华首席执行官Vas Narasimhan再一次明确回应称,诺华并不会走向分裂的道路。
Vas Narasimhan
在接受德国报纸Sueddeutsche Zeitung采访时Narasimhan表示,“我们不会出售山德士,这样做是为了能够使诺华更加自主,使其更具竞争力。”
去年,诺华公布了将山德士仿制药业务改组为一个独立部门的计划后,市场观察人士就开始推测诺华正在为最终抛售山德士提前做准备。随后,山德士出售美国仿制药业务给印度Aurobindo制药公司以及山德士前首席执行官Richard Francis的离职貌似都在验证这一猜测。上述交易所涉的资产组合包括约300个产品以及额外的开发项目,包括山德士美国的仿制口服固体制剂产品组合和品牌皮肤药业务(局部抗生素、妇科和皮肤科抗真菌药物、抗痤疮药物、局部麻醉剂和止痛药、止痒药和皮肤科化疗药物),以及皮肤药研发中心及北卡罗莱那州、纽约等5个地区的生产设施。
这不是诺华第一次发生业务变动了,自2018年2月初Narasimhan出任诺华首席执行官以来,诺华就开始了一系列重大业务调整。首先是将公司与GSK的消费者医疗合资公司中的36.5%的股份作价130亿美元出售给GSK;2018年6月下旬,将旗下爱尔康眼科护理业务拆分为一家独立公司。在今年1月份的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Narasimhan表示山德士是“诺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山德士业绩持续下滑,但今年第二季度的表现令人惊讶,销售额同比增长3%,达到24亿美元。诺华表示,尽管美国药品价格下跌,但欧洲对生物仿制药需求增加有助于抵消这一负面影响。美国市场的定价压力和专利诉讼,已经严重损害了仿制药的利润和生物仿制药的市场竞争力。受此影响,2017年10月,诺华已宣布山德士关闭位于科罗拉多州的一处工厂。虽然该公司最终提高了山德士今年全年的销售预期,但Narasimhan也承认该公司目前在努力应对美国市场上遇到了巨大压力,销售业绩下滑超过10%。
SVB Leerink分析师则指出,山德士的贬值要比Narasimhan的观点更悲观。
诺华的高管们在公司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指出,优化山德士的投资组合和产品线制造业务仍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Narasimhan希望推出新的仿制药产品来推动山德士的未来增长,包括最近推出的肾上腺素注射器Symjepi。
参考来源:
1、'Autonomous,' yes, but not for sale: Novartis won't sell Sandoz, CEO Vas Narasimhan says2、Pfizer will combine its off-patent drug business with Mylan
2、Pfizer will combine its off-patent drug business with Mylan
北京翊博普惠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免疫细胞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企业,专注免疫细胞抗癌、抗病毒研发。在研项目包含DC治疗性疫苗、DC诱导的免疫效应细胞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应用等。公司依托自有CelArtics®-DC技术平台,于近期建成首个极具科研和临床应用价值的人类DC细胞资源库。
人类DC细胞资源库,为健康质量提高带来新手段
DC细胞,即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是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处于免疫系统中心环节,不仅能驯导幼稚T细胞成为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还可与NK、NKT及B细胞相互作用,激活免疫系统,识别并杀伤肿瘤。基于该原理,通过DC细胞负载癌抗原制备的DC疫苗被广泛用于癌症临床研究。
人类DC细胞资源库由翊博普惠发起,依托公司自主研发的CelArtics®-DC 技术建立的,集DC细胞扩增、存储、研发、应用于一体的GMP级别细胞库。
该细胞库的应用方向:1. 根据国家细胞治疗产品的相关法规,开展癌症治疗的DC疫苗临床试验,为将来自体或HLA配型后异体DC细胞治疗提供资源。2.领域内相关研发技术支持。本细胞库可为现有CAR-T、TCR-T等技术优化提供支持,还可与各医药研发企业联合开展DC细胞资源库下游技术开发。3.公共卫生安全防御。本细胞库DC细胞及DC诱导的免疫效应细胞是抗击病毒的有效武器。当遭遇爆发性病毒感染时,本细胞库可针对当前流行病毒对DC细胞进行优化改进,有望实现免疫预防、精准治疗。
DC细胞科研价值及当前技术瓶颈
美国FDA批准Dendreon公司自体DC细胞疫苗(Provenge)上市,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日本厚生劳动省官方宣布将DC免疫疗法列入A级先进医疗技术,并已用于上万例晚期癌症病症的临床治疗。德国政府认可的DC细胞制备实验室,运用DC免疫疗法已累积治疗数千名患者。
尽管DC细胞治疗技术已获得各发达国家不同程度的认可,但长期以来,受限于原代DC细胞数量少无法体外培养扩增、细胞活性不足及抗原负载能力较弱等技术瓶颈,使得DC疫苗临床探索仍需不断优化。
CelArtics®-DC技术独特优势
CelArtics®-DC技术由翊博普惠科研团队自主研发,受PCT国际专利保护,是一项基于DC细胞设计,突破DC技术现有瓶颈,具备克服免疫耐受、免疫逃逸潜能的平台技术。CelArtics®-DC技术从3方面对DC细胞进行优化。1.提升DC细胞数量。人体原代DC细胞数量少、不增殖,无法满足临床应用要求。常规技术则需采集患者100~400mL外周血,加工后获得单核细胞衍生的DC细胞(MoDc)加以利用,患者身体负担较重。CelArtics®-DC技术仅需采集10mL外周血,即可实现原代DC细胞大量扩增培养,满足临床应用需求。2.强化DC细胞活性。CelArtics®-DC细胞始于原代DC细胞,还可同时扩增CTL、NK、NKT等多种效应细胞,且该类效应细胞高表达活化受体而低表达抑制型受体,有望解决肿瘤免疫逃逸和免疫耐受问题。3.优化DC细胞抗原负载能力。常规DC疫苗通过肿瘤细胞裂解物或多肽处理DC细胞以负载抗原,其有效负载率、有效抗原多样性及持续性等方面有待提高。CelArtics®-DC细胞易于进行基因修饰,经优化后的抗原负载效率可达100%,通过负载多种癌症或病毒抗原,产生的DC疫苗及DC诱导的免疫效应细胞,具有治疗多种肿瘤及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巨大潜力。
翊博普惠通过独创的CelArtics®-DC技术与人类DC细胞资源库,为人类疾病预防、治疗,为科研院所免疫治疗技术研究,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爆发性病毒感染等公共卫生安全提供资源储备和技术支持,真正实现为健康保驾护航,让科技续写生命的愿景。
国际领先的制药及医疗器械开放式能力与技术平台公司药明康德昨日宣布,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扩建的辉源生物和合全药业研发基地正式投入运营。
新扩建的基地将打造卓越的药物筛选、发现生物学、药理学、小分子药物工艺研发以及临床I期GMP生产中心。这一扩建将整合药明康德小分子药物研发和技术平台优势,进一步提升对北美制药及生物技术产业的服务能力。与此同时,药明康德将在圣地亚哥广纳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成功吸引药明康德这样的全球领先企业的重大投资项目落户圣地亚哥,凸显了国际合作的价值,圣地亚哥在环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地位以及我们地区对生命科学领域的长期支持。”圣地亚哥郡监事会成员Ron Roberts先生表示,“我非常赞赏药明康德‘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这一愿景。”
“圣地亚哥生命科学产业的持续繁荣与发展,得益于药明康德这样的全球领军企业的加盟和投资,”Bioco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e Panetta先生表示,“这次药明康德圣地亚哥基地的扩建是其与当地生物科技产业深度合作的见证,Biocom高度赞赏药明康德对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及其致力于把更多创新医疗健康产品带给病患的努力。”
“我们很高兴扩建圣地亚哥基地,使药明康德能够更好地为美国和全球客户服务,并大力推进圣地亚哥生物医药生态圈的建设、发展和繁荣,”药明康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革博士表示,“我们将不断完善开放式能力和技术赋能平台,和生态圈的伙伴们一起加快新药研发进程,造福全球病患,早日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的梦想。”
药明康德是一家全球研发赋能平台,在世界各地有27个研发生产基地。在美国,药明康德有1700名员工,除了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基地以外,在费城(宾夕法尼亚州)、圣保罗(明尼苏达州)、亚特兰大(佐治亚州)、克兰伯里-普兰斯堡(新泽西州)、剑桥(马萨诸塞州)和奥斯汀(德克萨斯州)都建有研发基地及办事处。
上海2018年12月11日电 /美通社/ -- 2018年12月10日,健康体检行业领军企业美年健康旗下划时代产品“美年好医生”正式上市销售,开启健康管理全程保障时代。这一产品联合了美年健康的生态圈企业优健康、大象医生,以及知名企业平安好医生、中国人保财险等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合作伙伴。凭借“检”“存”“管”“医”“保”五大服务环节,美年好医生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162款定制选择
此次全新推出的美年好医生,通过大数据分析为6个年龄层消费者用心定制,打造162款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套餐。此次定价也是按照需求和检项,从低到高满足不同体检需求的消费者,不仅有价格相对较低的基础的常规检查,也有价格适中的针对不同年龄层的专项筛查,如针对25岁以下年龄层的消费者增加年轻人易患的贫血问题的筛查;针对25-35岁的白领,会增加代谢疾病的筛查等;而美年好医生中高价值的套餐则可以满足有综合体检需求的消费者,配有深度影像医学检查等重要项目。
美年好医生使体检产品从琳琅满目变得更加系统、简明,易于选择。同时,美年健康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优”的体检和健康管理服务。凭借集中采购,公司与西门子、飞利浦、安翰等国内外知名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获得先进技术、保障体检质量的同时获得合理的价格。公司也通过严格的管理和高品质的服务,确保健康管理产品能够以优惠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
美年好医生正式上市后,消费者可以通过美年大健康天猫、京东旗舰店线上购入,或通过拨打美年健康全国客服热线95003咨询购买,由公司的销售人员为消费者服务。
5大服务全程保障
作为一款一站式的健康管理产品,美年好医生除了科学的体检套餐设置与高品质的体检服务之外,它的五大服务环节还通过优健康APP储存分析消费者历年的体检报告;依托平安好医生等专业人员深度解读体检报告;凭借大象医生实现远程医疗,并提供就医咨询、预约、住院等绿色通道服务;与中国人保财险联手,定制3款保险实现保障全覆盖。“检”“存”“管”“医”“保”五大环节深度分析并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管理的核心需求。
美年健康董事长俞熔表示:“美年健康致力于从前端的检测、诊断等环节逐步向医疗健康产业链后方延伸。美年好医生就是从报告专业解读、家庭医生、就医服务、慢病管理、保险保障等维度建立了体检后的医疗服务体系。美年健康2018全年的体检人次将达3000万,流量和数据优势会不断促进下游的医疗服务和慢病管理等业务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大数据护航提升服务体验
此次美年好医生产品从理念到设计直至推出,依托于美年健康年度3000万人次的体检规模及健康大数据研究,打造出了这款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具有针对性的体检产品,做到“适合的体检”。
从单一体检到如今美年好医生的全程健康管理,美年健康致力于使消费者从了解美年健康开始,就有机会受益于美年健康的健康管理理念,从技术到服务提升消费者的体检及健康管理体验。
未来,美年健康将持续在健康服务创新方面孜孜以求,推动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守护每个中国人的生命质量,成为“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坚定践行者。
12月10日,步长制药发布公告其以不超过人民币 1 亿元投资九州通医药集团湖北医药有限公司,并会同九州通湖北公司共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及附件《增资协议》,公告内容显示加码布局药房目前预计新增投资50 家“九步大药房”。
以下是公告全文:
健康产业大数据应用孵化平台
数据应用+服务双创+孵化项目+对接园区
为合作伙伴专门开通的商务合作通道,您可以通过来 电和邮件的方式和我们的运营团队取得联系。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玉马路8号科创园
邮编:401336
电话:400-678-0778
手机:17302301751
(微信与手机同号,或搜索yaozh9)
邮箱:gu@yaozh.com